3、免疫程序问题
即使疫苗质量上乘,也难保疫苗免疫效果不错。目前许多猪场进行疫苗免疫所采用的免疫程序比较盲目,可能是采用疫苗厂家提供的免疫程序,也可能是采用朋友猪场的免疫程序,或者采用行业约定俗成的免疫程序都广泛存在。殊不知,疫苗免疫是个性化的,不同的猪场,甚至同一猪场的不同季节猪群的免疫状况都差距较大,所以免疫程序应该根据本农场的具体情况而制定。制定的依据是根据猪群的免疫状况,健康水平及面临疾病压力的大小来衡量。比如目前不少猪场的仔猪首免可能早在21日龄就进行猪瘟疫苗免疫,究其原因是为方便生产管理,可是在21日龄的母源抗体非常高,可能造成非常严重的免疫干扰。
4、猪瘟野毒持续感染
猪瘟野毒的持续感染是造成部分猪反复免疫均不能产生免疫水平的最重要因素,因为在猪只感染野毒后再进行疫苗免疫,那疫苗免疫基本没有效果。这种问题在母猪上尤为常见,部分母猪因感染猪瘟野毒后免疫水平起不来。针对这类种猪尽量淘汰为上,否则其生产的仔猪带毒的比例很高,如果仔猪今后在选育为后备母猪,那农场猪瘟野毒感染率会大大增高,甚至导致猪瘟的流行。
5免疫抑制性疫病的干扰
诸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PRRS)、伪狂犬病、圆环病毒相关疾病等多种疾病可以干扰猪瘟的免疫水平,其免疫干扰的机理在此就不赘述。笔者通过分析大量猪场抗体检测报告可知,蓝耳病不稳定的猪群,期间猪瘟抗体水平大部分均不理想。
四、如何制定猪瘟免疫目标
猪瘟抗体分析过程中应该将种猪与仔猪的数据进行独立分析与综合分析相结合。抗体分析不仅仅要参考抗体的保护率,还要考虑分析抗体的阻断率。保护率表明免疫在面上的问题,而阻断率说明的是免疫保护纵深的问题,因此结合保护率与阻断率来分析结果更为客观。此外离散度在仔猪的母源抗体的高低水平上表现出不一样的效果。如果母猪抗体离散度低,仔猪得到的母源抗体水平可能更均匀,而首免的效果可能会更好。
结果分析时,对种猪的免疫标准要求较高,母猪的免疫率常常要求达到95%以上,而且平均抗体阻断率要求达到70%以上;而仔猪的猪瘟免疫水平分析主要是依据仔猪二免疫后30天抗体水平,行业内普遍接受的水平是二免保护达到80%以上,平均抗体阻断率达到60%以上。而依据这个标准许多猪场的猪瘟免疫很难合格。根据目前的检测数据显示,许多猪场的仔猪二免合格率不少低于70%的水平,而平均阻断率也低于60%;种猪的免疫合格率低于95%,平均阻断率较低。